排序算法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演变,产生了很多种不同的方法。对于初学者来说,对它们进行整理便于理解记忆显得很重要。每种算法都有它特定的使用场合,很难通用。因此,我们很有必要对所有常见的排序算法进行归纳。
一、直接插入排序(插入排序)
1. 思想
每次选择一个元素K插入到之前已排好序的部分A[1…i]中,插入过程中K依次由后向前与A[1…i]中的元素进行比较。若发现发现A[x]>=K,则将K插入到A[x]的后面,插入前需要移动元素。
2. 算法时间复杂度
最好的情况下:正序有序(从小到大),这样只需要比较n次,不需要移动。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(n)
最坏的情况下:逆序有序,这样每一个元素就需要比较n次,共有n个元素,因此实际复杂度为O(n^2)
平均情况下:O(n^2)
3. 稳定性
稳定性,就是有两个相同的元素,排序先后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,主要用在排序时有多个排序规则的情况下。在插入排序中,K1是已排序部分中的元素,当K2和K1比较时,直接插到K1的后面(没有必要插到K1的前面,这样做还需要移动!!),因此,插入排序是稳定的。
4. 代码实现
二、希尔排序(插入排序)
1. 思想
希尔排序也是一种插入排序方法,实际上是一种分组插入方法。先取定一个小于n的整数d1作为第一个增量,把表的全部记录分成d1个组,所有距离为d1的倍数的记录放在同一个组中,在各组内进行直接插入排序;然后,取第二个增量d2(<d1),重复上述的分组和排序,直至所取的增量dt=1(dt<dt-1<…<d2<d1),即所有记录放在同一组中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为止。
2. 算法时间复杂度
最好情况:由于希尔排序的好坏和步长d的选择有很多关系,因此,目前还没有得出最好的步长如何选择(现在有些比较好的选择了,但不确定是否是最好的)。所以,不知道最好的情况下的算法时间复杂度。
最坏情况:O(NlogN),最坏的情况下和平均情况下差不多。
平均情况:O(NlogN)
3. 稳定性
由于多次插入排序,我们知道一次插入排序是稳定的,不会改变相同元素的相对顺序,但在不同的插入排序过程中,相同的元素可能在各自的插入排序中移动,最后其稳定性就会被打乱,所以shell排序是不稳定的。(一般来说,若存在不相邻元素间交换,则很可能是不稳定的排序。)
4. 代码实现
三、冒泡排序(交换排序)
1. 思想
通过无序区中相邻记录关键字间的比较和位置的交换,使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如气泡一般逐渐往上“漂浮”直至“水面”。
2. 算法时间复杂度
最好情况下: 正序有序,则只需要比较n次。故,为O(n)
最坏情况下: 逆序有序,则需要比较(n-1)+(n-2)+……+1,故,为O(n^2)
3. 稳定性
排序过程中只交换相邻两个元素的位置。因此,当两个数相等时,是没必要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的。所以,它们的相对位置并没有改变,冒泡排序算法是稳定的!
4. 代码实现
四、快速排序(交换排序)
1. 思想
它是由冒泡排序改进而来的。在待排序的n个记录中任取一个记录(通常取第一个记录),把该记录放入适当位置后,数据序列被此记录划分成两部分。所有关键字比该记录关键字小的记录放置在前一部分,所有比它大的记录放置在后一部分,并把该记录排在这两部分的中间(称为该记录归位),这个过程称作一趟快速排序。
最核心的思想是将小的部分放在左边,大的部分放到右边,实现分割。
2. 算法时间复杂度
最好的情况下:因为每次都将序列分为两个部分(一般二分都复杂度都和logN相关),故为 O(NlogN)
最坏的情况下:基本有序时,退化为冒泡排序,几乎要比较NN次,故为O(n^2)
3. 稳定性
由于每次都需要和中轴元素交换,因此原来的顺序就可能被打乱。如序列为 5 3 3 4 3 8 9 10 11会将3的顺序打乱。所以说,快速排序是不稳定的!
4. 代码实现
五、直接选择排序(选择排序)
1. 思想
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元素,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,然后,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元素,然后放到排序序列末尾。以此类推,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。
具体做法是:选择最小的元素与未排序部分的首部交换,使得序列的前面为有序。
2. 算法时间复杂度
最好情况下:交换0次,但是每次都要找到最小的元素,因此大约必须遍历N*N次,因此为O(n^2)。减少了交换次数!
最坏情况下,平均情况下:O(n^2)
3. 稳定性
由于每次都是选取未排序序列A中的最小元素x与A中的第一个元素交换,因此跨距离了,很可能破坏了元素间的相对位置,因此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!
4. 代码实现
六、堆排序
1. 思想
利用完全二叉树中双亲节点和孩子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,在当前无序区中选择关键字最大(或者最小)的记录。也就是说,以最小堆为例,根节点为最小元素,较大的节点偏向于分布在堆底附近。
2. 算法时间复杂度
最坏情况下,接近于最差情况下:O(N*logN),因此它是一种效果不错的排序算法。
3. 稳定性
堆排序需要不断地调整堆,在调整过程中有可能改变相同元素的初始相对位置,因此它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!
4. 代码实现
七、归并排序
1. 思想
多次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。
缺点是,它需要O(n)的额外空间。但是很适合于多链表排序。
2. 算法时间复杂度
最好的情况下:一趟归并需要n次,总共需要logN次,因此为O(NlogN)
最坏的情况下,接近于平均情况下,为O(NlogN)
说明:对长度为n的文件,需进行logN 趟二路归并,每趟归并的时间为O(n),故其时间复杂度无论是在最好情况下还是在最坏情况下均是O(nlogn)。
3. 稳定性
归并排序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。归并过程中是不会改变元素的相对位置的。
4. 代码实现
八、基数排序
1. 思想
它是一种非比较排序。它是根据位的高低进行排序的,也就是先按个位排序,然后依据十位排序……以此类推。示例如下:
如果有一个序列,知道数的范围(比如1~1000),用快速排序或者堆排序,需要O(NlogN),但是如果采用基数排序,则可以达到O(4(n+10))=O(n)的时间复杂度。算是这种情况下排序最快的!!
2. 算法时间复杂度
分配需要O(n),收集为O(r),其中r为分配后链表的个数,以r=10为例,则有0~9这样10个链表来将原来的序列分类。而d,也就是位数(如最大的数是1234,位数是4,则d=4),即”分配-收集”的趟数。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(d*(n+r))。
3. 稳定性
基数排序过程中不改变元素的相对位置,因此是稳定的!
4. 代码实现